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健康奇闻
做好医学学问,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1982年,我考上安徽蚌埠医学院,是就读的农村中学当年唯一考上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留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工作。
在眼科工作多年后,我深感眼病多疑难且复杂,产生了继续求学深造的想法。1995年,我师从中国整复外科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张涤生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开展颅面外科和眼科交叉融合研究。能够在前辈和同道的鼓舞、激励下,循一流学问之道躬耕前行,始终围绕临床开展研究,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看别人不能看的病症、做别人不能做的手术,我感到很幸运。
回望40多年的医学求索之路,我深刻认识到:医学研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医学最终面对的是生命,要以解决病人痛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问做在人民健康的篇章上。做好医学学问,既要“志存高远”,练就攻克疑难杂症的硬本领,也要“脚踏实地”,怀揣以人为本的软心肠。
医学首先要有温度。医生最朴素的品质是善良,只有坚守善良的本性,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好医生。同时,医生责任重大——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竭尽全力。
不久前,一位诊治过的病人专程到上海来看我,20年前的她还是个刚出生仅20天的婴儿,左眼患有先天性眶面裂,上下眼皮长在一起,造成面部畸形,视物障碍。病人年纪小、身体弱,动手术可谓难上加难。当时,我从未碰到过类似病例,国内外相关报道也极少。老实讲,我对这个手术并没有多少把握。可是,如果孩子永远失去了左眼,未来的生活将受到多么大的影响,家庭将承受多么重的负担!看着家长焦急的面容与期盼的眼神,我决定全力一试。
一周时间查阅文献,再三思考稳妥的治疗方案,3个多小时的手术紧张而有序……结果令人欣慰——孩子的各项指标恢复良好,第二天就显现出眼睛的轮廓!
看到这个阳光、健康的青年站在我面前,讲述自己大学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经历,我更觉得身为医者的使命之大、责任之重。
医学也要有广度。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应该破除边界,坚持走学科交叉融合之路,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升级为转化医学、智慧医学、数字医学等,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眼眶手术的空间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医学界。人的眼眶像是一个漏斗,越到眶尖越狭窄,而狭小的眶尖却聚集着密密麻麻的视神经、血管与肌肉,加之眶尖部的手术往往在眼球后方进行,难度极高。
能否给眼眶手术加一个“指南针”和“望远镜”呢?或许可以引导手术器械的动线,避免碰坏视神经、眼动脉等,让手术更精准。带着这些临床问题和思考,我和团队尝试开展“临床—基础”相结合的学科交叉研究,率先提出“内镜导航”新理念,将导航技术与内窥镜结合起来,应用视觉标定、定位显示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突破内镜图像和导航影像的通信瓶颈,实现在三维空间精确定位内镜图像,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
可喜的是,该系统顺利通过临床验证。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不幸遭遇车祸,面部粉碎性骨折,眼球凹陷到颅内,病情重、治疗难。我们利用系统重建了包括眼眶在内的面中部骨骼结构,并复位眼球,使病人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医学更要有高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有更多学生成为卓越的医学创新人才。我常跟学生说,谁都想走别人走过的路,因为容易,但只有走不寻常的路,做别人不愿做、没做过的事,才能取得突破、实现超越。科研人员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下功夫、做文章、求突破。
眼恶性肿瘤是致盲、致残、致死、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保眼率是世界性难题。我和团队所做的,就是瞄准这一难题,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力求实现不断突破:一方面,着力研究眼恶性肿瘤发病新机制,基于发病机制、回顾性队列和前瞻性对照研究,开展基因筛查和早期诊断,寻求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的靶点;另一方面,建立眼恶性肿瘤的诊疗新技术、手术新模式和综合序列治疗新方案,通过提高整体治疗水平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保眼率,解决临床重大问题。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5%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患儿年纪小,即使出现病情也难说明白,当家长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需要摘除眼球。为避免出现这种严重后果,我们建立了超选择眼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从股动脉插管,经过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到大脑颈内动脉,将微导管插入直径不到1毫米的眼动脉,再将药物经眼动脉注入肿瘤——如此一来,药物剂量不到全身化疗的1/10,浓度却提高14倍,不仅对肿瘤具有更强的杀伤力,而且全身副作用小,能够实现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的多赢目标。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催生科研新范式、驱动科研新方法,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学研究要顺应科学技术新变革、时代发展新要求、国家发展新战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问题,通过学科交叉解决问题,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 01做好医学学问,既要“志存高远”也要“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详细]
- 02体重门诊能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哪些学科
腰围太大,体重超重,有人甚至患上了慢性病……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持续推进[详细]
- 03第40届武汉医疗器械展!Kiwa(琦
第40届武汉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于2025年3月7日至9日在武汉举办。作为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及认证(TIC)服务提[详细]
- 04孙蓉委员:发展老年医学,守护银发群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与务实的举措,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强劲脉动。我注意到,报告对医疗健康、中医[详细]
- 05聚焦半口种植牙效果,选对品牌是关键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但牙齿缺失问题依旧严峻。相关口腔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详细]
- 06健康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创新大会在广州举
2月25日,主动健康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创新大会在广州举办。大会由广东省康复医学会指导,骏丰科技承办,汇聚众多专家学者和[详细]
- 07道县人民医院以公益为底色书写新时代医
2025年2月27日清晨,早春清寒料峭,道县人民医院负责人在刚刚露出的晨曦中例行巡院查房工作,首先就来到了中医科病房[详细]
- 08可爱高「医家联管」健康服务升级启动:
2025年2月27日,河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王海燕主任通过线上直播,为可爱高全国用户带来《儿童积食预防与家庭调理》专题[详细]
- 09凯睿海恩益维矿佳:破解敏宝吸收难题的
近年来,过敏体质儿童(简称“敏宝”)的生长发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详细]
- 01合理摄入油脂 警惕“隐形脂肪”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4岁以上人群,总脂肪的供能比例最好不超过30%,成年人每天约摄入50~70克的[详细]
- 02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扬子江模式’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一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名单,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江[详细]
- 03流感的患者居家康复有哪些注意事项?必
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有记者提问:从目前的就诊情况来看,[详细]
- 04雨水湿气重,生冷食物易伤脾阳。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阳气升发、冰雪消融、降水渐增。此时人体肝气旺盛易克脾土,加上湿邪侵袭,[详细]
- 05西比曼将关节腔结构改善纳入干细胞治疗
随着美国和中国的第一款干细胞药物的获批,干细胞药物研发的热潮持续升温,国内的各家相关企业也都在持续的推进临床进度,希[详细]
- 06胃癌创新药艾瑞卡R0切除率达75%,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已于近日在旧金山圆满召开。期间,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详细]
- 07塞尔维亚“一带一路”小儿推拿国际交流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发展,塞尔维亚“[详细]
- 08我国基层中医馆数量突破4万个,中医馆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惠[详细]
- 09不同群体的肥胖问题怎么解决?又有哪些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的大吃大喝,让“节日肥”成了不少人的苦恼。除了居家减肥以外,现在公立医院的肥胖门诊也[详细]
- 01侧着睡玩手机威力如此大?
近日,四川一女生发布视频奉劝大家“不要再关了灯侧躺玩手机”。视频中女生可以单独用某一只眼睛看东西,还以为是自己的特异[详细]
- 02更年期晚的人患心血管病风险较低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与较早经历更年期的女性相比,较晚经历更年期的女性在之后的多年里,心血管可[详细]
- 03科技与美学并重,上海玫瑰抗衰项目助你
抗衰项目一直是上海玫瑰美容皮肤科的“当家花旦”,根据后端数据显示,抗衰项目是我们复购率高、接受度高、效果最被认可的,[详细]
- 04实力绽放!上海玫瑰医美在新氧颁奖盛典
2025年1月10日,以“十年之约”为主题的“2024第十届新氧亚太医美行业颁奖盛典”在三亚成功举办。上海玫瑰凭借好[详细]
- 05上海玫瑰高定轮廓:实力见证,美丽蜕变
玫瑰高定轮廓的出现,意味着医美K衰的进阶,它用一种更全面更多维的轮廓形态修饰和调整思路,底层的逻辑是通过填充,实现韧[详细]
- 06【种植牙指南】半口、全口种植牙误区知
相关调研显示,我国有超过90%的老年人正饱受牙齿缺失的苦恼,其中半口和全口缺牙患者占比高达20%。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详细]
- 07东亿药业“珍黄安宫片”2025年产品
经开会讨论,辽宁东亿药业有限公司在2025年迎新之季重磅推出了“珍黄安宫片”产品招商项目,这一项目的发布,不仅为中医[详细]
- 08又一家运动医学门诊即将启用,儿童运动
继5月份童伴有康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顺利签约“生长发育干预改善运动处方系统” 后,如今丁家庄院区-儿童体能[详细]
- 09得过甲流还会二次感染吗?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得过甲型流感后是否还会二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