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医院动态

为什么80%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进不了医联体?

2019-09-18编辑:金晶人气:


【编者按】在“医联体”建设中,社会办医机构很难参与其中发挥作用,通过省-市-县-乡一层层“密不透风”的内部转诊体系,连基层患者都被牢牢锁在公立医院,社会办医机构几乎被边缘化。

本文来源于医学界智库,作者田栋梁;经某站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将近80%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还没有融入医联体。”9月1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全国医协体建设发展论坛上说,“如果参照医联体以本地区网格化管理,也不符合我们行业特点,我们的行业特点是数量大、体量小,所以我们要跨省、跨区域协作,才会形成优势。”

“多学科医疗协作体”是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根据国家医联体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组织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跨区域开展专科医疗协作,并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云平台,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融入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据介绍,目前医协体云平台入驻的各类机构总数已达1003家,其中医疗机构962家,第三方服务机构41家。郝德明副会长认为,非公医疗机构的医协体已经成为医联体的第五种模式,它最大的价值就是把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整合起来,共同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建立。

对于为什么近80%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进不了医联体,郝德明副会长也给出了他的解释。

医联体明确是以公立医院为前提,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共同体,医联体的指挥权在公立医院手中。医疗服务市场只有一个,公立和非公立的都去做,而随着医改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空间渐渐没了。基层首诊之后,三甲医院门诊量也减少了。虽然公立医院定位是非营利机构,但公立医院发的奖金和工资基本是靠医院自己赚来的。公立医院也在跑马圈地,也在给科室定业务指标,所以公立医院牵头的医联体不愿意让非公医疗机构进来。

医联体建设给非公医疗机构带来了什么影响呢?郝德明指出,社会办医进不了医联体,意味着病人转诊不到这里来,患者就会减少,今年门诊量减少,明年医保额定费用就跟着减少,连滚三年,一个本来好端端的社会办医院,就得关门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个本来口碑已经很好的社会办医院,当地卫健委贴一个医联体单位名单公告,里面没有非公医疗机构,就给老百姓一个导向,这个医院不规范,情况就是这样。

因此,虽然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已经达46.6万余家,其中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了2.1万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63.9%,但郝德明认为社会办医现状是面广量大,群龙无首。“所以非公医疗机构协会有职责把大家组织起来,抱团取暖,自己能转诊和解决的病人自己解决,同时这个协作平台又是一个开放平台,向公立医疗机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开放,可以形成多点执业,医生能到非公医疗机构执业,也会带来病人。”

“社会办医还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还没有下定决心。”郝德明副会长说,“我们的医疗政策,还分社会办医政策和公立医疗机构政策,同样是医疗机构还分亲疏远近,我们已经向国务院建议,应该把医疗机构全部脱钩,卫健委又管医院又办医院,非公医疗机构就永远得不到平等待遇。最近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要求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税收、土地、人才培养、教育培训、职称晋升、医保等方面,都要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这会带来一个颠覆性的改变。过去我们收到很多个文件,但都叫好不叫座,都执行不了,我相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颁布后,我们社会办医就有了法律保障。”

对于社会办医的现状,郝德明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表示,社会办医经过了爆发式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行业社会信用度低、服务能力弱,通过医协体也可以进行二次洗牌,对服务能力差,尤其是搞坑蒙拐骗、有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医疗机构,不允许加入医协体。通过医协体这个平台,推出一批社会办医疗机构“红名单”,名单里的机构就是好的医疗机构,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查询。

郝德明说:“我们协会已经从8月1号推出了可以在线签约的《全国社会办医服务承诺书》,建立了《全国社会办医阳光平台》,每周更新发布签约机构名单,如果你连诚信服务都不能承诺,那这个医疗机构问题就大了。希望通过这些来维护我们行业的信誉,重塑社会办医的形象,彻底改变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政府不放心、社会不认可、百姓不满意’。”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db:文章来源])






图说新闻

更多>>